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

少女編年史 沙時計 (砂時計)


上一次看這漫畫已是最少十二三年前的事,是我第一次很認真地看到最後的少女漫畫。因為是第一次,它在我心中有特別的位置 裡面的對白也是這樣説的,某些情節一直難以忘懷。為了寫這篇介紹文,久違地重温了一次,比起小時候看似乎引起了更深的思緒,還是覺得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少女漫畫 雖然我很少看少女漫...

看看它的數據原來真的不得了,拿了小學館漫畫奬,改編成電視劇和電影,原著漫畫賣了幾百萬冊,這樣能打的少女戀愛漫實在少見。2003年的作品,説新不新説舊不舊,但毫無疑問是毎個世代都能看的經典。


主角團四人...... 能回到那時的關係嗎。


故事的開端是26歳的女主角小杏在收拾家中物品時,看到以前收藏起來的小沙漏,想起14年前的往事。一切的開端是小杏12歳的冬天。在東京長大的小杏因父母離婚,小杏媽媽美和子帶著小杏回到位於島根的娘家生活。美和子回娘家前帶了小杏去沙博物館看世界最大的沙漏,在那裡買了一個小沙漏當紀念品。小杏在島根認識了鄰家男孩大悟、富家子弟藤和他的妺妺椎香。

不久之後,美和子就因身心倶疲,自殺身亡了。在身邊各人的幫助下,小杏重新站起來過正常生活,只是那時她和其他人還不知道,媽媽的陰霾揮之不去......


貫穿整部作品的沙漏。


劇情就只説到這邊了,因為毎段劇情都很好看所以不想劇透太多。作者給了一個副標題Sand's Chronicle,作品中毎個篇章就是在小杏某個年紀某個季節發生的事情,如十二歳之冬、十四歳之夏、十六歳之秋等等,將之串連起來而形成了故事。這種編排令劇情的密集程度比一般日常敘事漫高。

什麼意思? 在我重看之前,印象中這作品是有十幾巻的中長篇,回來一看,發現本篇原來只有八卷??? 偏偏重看後又覺得陪著小杏經歴了很多起伏,她這十數載的人生刻入腦内,真的有大長篇的魔幻體感。又或者只是作者很擅長在有限的頁面内表達大量的情報,卻又不會令讀者生厭。再看看八卷的内容竟可改編成六十集的電視劇,就可以想像劇情的豐富程度了。


人物和他們的思想的設定亦是十分巧妙,少女戀愛漫中必然出現的兩小無猜和爭執情節完全不會顯得老土 。


為什麼呢。


小杏和大悟的心理描寫一直很成熟,但也不會顯得不合理,因為他們已經一起走過了小杏的低谷;另一方面藤和椎香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卻是意外地直球、隨意妄為。明明表面上小杏和大悟是笨蛋組合,藤和椎香是聰明的名門精英,這個反差也幫助構建了好看的劇情。女主説要分手的這一幕讓我思量了一陣,她解釋的理由可以説是莫名其妙,但又沒有可推翻的地方。結局也給我差不多的感覺,乍看很硬來,仔細考量後又覺得有呼應著前面的劇情。順帶一提,以前我只是非常喜歡小杏和大悟的性格,重看後對藤的好感度大増。

刻意拿出這一幕想説明的是,這漫畫的人物思想實在有點意思。作者時而用上比喻和文字典故營造氣氛和為篇章點題,但描述始終維持簡潔,不致言之無物亦不會太過文皺皺,深度恰到好處。配合年史式的敘事手法,令人有很深的沉浸感。最後有沒有分手,結局是如何,你不一定猜得到啊。

------

以下,是這篇文章的「外傳」。

砂時計本篇八巻,還有兩巻外傳。雖然有人批評這兩巻是畫蛇添足,但唯獨有一篇我覺得應該要看的,那是在第九巻的「金絲雀」,小杏媽媽美和子的故事。

近日某知名人士(?) 公開地説「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」,網絡上一片聲討。但我記得很清楚,十幾年前社會主流聲音的確就是這種論調,「自殺是給人添麻煩」「因為這種小事就要尋死還是早點吧」之類的。一些我認為很聰明的朋輩也這樣説。當時我只是感到疑惑,可能就是拜這漫畫所賜。




在媽媽的喪禮,小杏對媽媽也是這種感情,後來隨著正篇故事發展,她也明白到媽媽最大的愛情就是把她留在家中。「金絲雀」這篇外傳主要是説明這世界有不同種類的人,一些人天生情感比較敏感,容易被外界的人事刺激造成心理起伏。這同時是優點和缺點,不是該被批評的特質,本人就算知道自己很奇怪也無法控制。

本篇中小杏想「堅強」,美和子是「脆弱」,意思也不是要貶低脆弱硬要人堅強,蘆原老師在最後借小杏的口所説的是,「脆弱和堅強只是一線之差,堅強是建立在温柔之上」「在難過的時候『要加油努力』或是『不努力也不要緊』,其實是因人而異,按自己的心去走吧」

以作品連載的時間點來看,是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控訴嗎? 只有蘆原老師才知道了。